易凯揣着好不容易拿到的企业名称预先审核通知书,琢磨着接下来办理企业登记申请手续还得再跑多少趟?
在大朗工商分局,他天天排队等候,花了5天时间才“意外”办好企业名称预审。此前,曾有大朗镇领导公开表示,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在2个工作日内可完成。
4月初,东莞市被广东省确定为首批企业注册审批改革试点城市,大朗则作为东莞唯一的改革试点镇。不过,在享受到大朗被赋予的多项审批权限之前,易凯还得先应付排队难、咨询难等细节方面的困扰。
排了3次队才交上申请书
易凯是第一次和工商部门打交道,他和朋友准备合资办家电子企业,这是一家香港企业在东莞的内资分公司。
办理企业注册的第一步是名称预先审核登记。这项手续并不算复杂,由申请人填写申请书,再提交相关材料,工商部门当场即可作出登记决定。
4月23日下午3时许,易凯第一次来到大朗工商分局。他在了解办理流程,先取号,再填表,再到受理窗口提交申请。
易凯在服务大厅的门口找到了取号机,但这台机器并不能取号。取号机的屏幕上贴着告示:请到5号窗口导办台领号、咨询。
5号窗口当时有10余人在排队,上方的电子屏显示该窗口的业务范围是领号、咨询和发照。
这意味着,有这三项需求的人将共同在5号窗口前排队等候。
易凯说,一般每个人几分钟就能办完,但也有人要花10多分钟。
他排队后领到的号码是1076号,这代表他是下午办理综合业务的第76名等候者。
有3个窗口受理综合业务。在等待1个多小时之后,办理综合业务的号码才轮到1037号。这时距离下班时间只有半个多小时,易凯眼看无望,放弃了等候。
第二天,易凯选择在上午赶往工商分局,他近9时到达,但还是去晚了。
5号窗口前的队伍有七八米长,快排到服务大厅门口,易凯排了半个多小时,才领到1072号。排队时,易凯问了前后几个人,都是至少第二次来排队等候。
上午11时30分,轮到的号码离他还有20多个,等候依然无望,易凯再次无奈离开。
当天下午,工商注册分局刚上班,易凯就赶了过来,他需要重新排队领号。
按照规定,上午的排号并不能延续到下午使用,这意味着,很多等候无果的人在上午纯属白费时间。“要么就得来得早,要么就得运气好。”易凯说。
易凯在下午的“运气”不错,将近下午5时,他终于排到了受理窗口前。
排了3次队,等了3个半天,易凯才得以将名称预审申请书提交上去。
排队半天获得一次审核机会
此时易凯的注册之路才跨出半步,随后几天,他将在排队、改名字之间循环往复。
易凯公司的香港总部名称中,有“国兴利”字号,按照总部要求,东莞分公司的名称必须包含“国兴利”中的两个汉字。易凯想到了几个名字,比如“国兴富”、“德兴利”等。
4月24日下午,易凯第一次提交申请书,但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很快告诉他,“国兴”的字号不能使用,“德兴利”被其他企业用过了。
审核不过,重头再来。易凯要重新排队,重新领号,重新递表。如果运气好,每个半天,他可以获得一次审核名称的机会,一次可以提交3个名字。
4月25日上午,吸取前两次“迟到”教训的易凯起了大早。他8时40分到达工商分局,不过才领到1068号。他后来才知道,不少人在工商分局还没上班时,就已经开始排队。
等到11时20分,才轮到1049号,易凯差点准备放弃。好在此后不断有等候者离开,他才幸运地赶上了上午的末班车。
易凯准备了好几个名字,都是在“兴利”前加一个字,比如“友兴利”、“富兴利”。
但是,这些名字都未通过审核,“工作人员说这些都被用过了。”易凯说。
再次无功而返。当天下午,由于大雨阻路,易凯在下午3时半才赶到工商分局,他领到1076号。到下午5时20分,才轮到1050号,易凯提前回家了。
三天过去了,易凯没料到登记手续竟会如此拖沓,他想着第四天一定要办妥。他当晚准备了将近10个备选名字,都包含“兴利”二字。
4月26日,易凯8时15分到工商分局,离上班时间还有15分钟,果然已经有10多人在排队。易凯后来庆幸去得早,“那天后来的人格外多,一直排到了大门外的台阶处。”
那一整天,易凯都耗在服务大厅里。他获得了两次审核名称的机会,上下午各一次。但是,他准备的名字仍旧无一获得通过。
易凯很困惑,但始终弄不清究竟哪里出了问题。他每次等候半天,只有在排到受理窗口时,才获得几分钟和工作人员交流的时间。
“反正他们就是说名字被用过了。”易凯说。
排队4天连名称预审都没办成,易凯的遭遇令他的一些朋友很气愤,“即便是名称有问题,但如此低的效率,这起码说明工商部门的办理程序是有问题的。”
作为省内企业注册审批改革试点,东莞已要求将一般性登记事项的办理时限,由法定的15至20个工作日压缩在5个工作日完成。在大朗工商分局的服务大厅内,其服务承诺写着:“企业名称预审将在2个工作日作出核准或驳回决定。”
难咨询 令办理者一头雾水
4月27日,易凯一位熟悉企业登记业务的朋友带着他一同前往工商分局。他们没有领号,径直去了受理窗口,质问名称预审为何连续多日无法通过。
这位朋友的火气有些大,和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发生了口角。两人的争吵逐渐激烈,最终引起了分局负责人的关注。
随后,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出来调解。一番解释之后,易凯这才明白,名称无法通过预审的原因是,“兴利”的字号已经被100多家企业使用,因此不许再被使用。
也就是说,易凯的企业名称中不能出现“兴利”字号。
易凯恍然大悟,“如果早告诉我,不能用这两个字,我就不会在‘兴利’前总是加字了嘛!这几天不是在瞎折腾么?”
易凯抱怨,工作人员和受理对象之间太缺少沟通,这会让不熟悉登记业务的人感到无所适从。
他说:“去咨询窗口吧,要排好久;去受理窗口吧,要等半天才能和工作人员说上话,对方要是说得含糊不清,你又得重新开始。”
在服务大厅,除了咨询窗口,并没有其他的专门咨询人员。有一台电子咨询器,但关闭着无法使用。只有一个展览台里摆了各种登记指南材料,但是很少有人前去查阅。
昨日,记者在工商分局见到不少人都有和易凯相似的抱怨。一位办理个体户注册的市民是第三次来排队,他第一次排了半小时,去窗口咨询办理程序的问题,第二次排队,领到几张表,第三次来交材料,工作人员告诉他,缺了一份村委会的证明材料。
“很简单的手续,但总是让人一头雾水。”这位准个体户说。
易凯花了5天终于办完这项“很简单的手续”。工商分局为易凯安排了专人办理名称预审,后续的事情很容易便解决了。易凯不须再去排队领号,他换了一个企业名称,很快通过了预审。
4月28日上午,易凯拿到了企业名称预先审核通知书,接着将要办理登记注册事宜。
他不必跑去市工商局办理这项手续。大朗工商分局刚刚获得为注册金1000万元以下内资企业法人进行登记注册的权限,易凯看来可以享受到试点改革带来的便捷。不过经历了此前的波折,他还是会疑虑:“谁知道后面的手续会不会更加折腾呢?”
(应受访者要求,易凯及其企业名称均为化名)
撰文:南方日报记者 李书龙
记者观察
既要宏观改革 又要细节服务
自从被设为广东省企业注册审批改革试点城市以来,东莞被寄予破解企业注册难厚望。作为东莞唯一的改革试点镇,大朗工商部门近来被下放多项审批权限,同时承诺将极大压缩一般性登记事项的办理时限。
但就在改革的试点镇大朗,却依旧出现企业为名称预审这类简单手续而苦苦等候、来回奔波的尴尬局面。在还未见识到改革的实惠之前,一些企业已被折腾得叫苦不迭。
显然,仅仅着眼于下放审批权限、降低注册门槛等宏观思路的改革,还不足以破解企业注册难困局。更重要的是,工商部门在既有的行政范畴之内,必须深植为企业服务的意识,主动而尽责地为企业带来便利,这也正是改革的主旨所在。
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往往体现在细节处。以大朗工商分局为例,安置一台可用的取号机,多开辟几个受理业务窗口,安排专业人员及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,工作人员在受理业务时更加细致、亲和等,这些都是不难改进的细节,但在改革中却容易被忽视。其症结也许在于,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太足。
要破解企业注册难困境,大思路的改革固然重要,细节处的服务更不可缺。 |